祖父16字言行,影响了曾国藩一生-凯发一触即发

今日是:

祖父16字言行,影响了曾国藩一生

作者:秩名    来源:河南宗圣集团    发布时间:2020-07-10 09:06 点击数:

祖父16字言行,影响了曾国藩一生

曾玉屏,生有三子,长子曾麟书,即曾国藩之父。曾玉屏的轶事言行深深的影响着曾国藩,其早年求学和后期仕宦生涯,无不印证着祖父隔代遗传的基因。

反躬自省

曾玉屏年少时秉受家训,勤奋好学,但是长大后随着家境殷实,便结交了一些纨绔子弟,沾染了恶习,沉迷于游玩嬉戏。因此得到了家族长辈的讥笑,长辈们担心家业败坏在他手中。

长辈的指责使得曾玉屏深感不安和愧疚,他不希望曾氏家族几代人的心血毁于自己,于是反躬自省,每日晨起而耕,日落而灌,除草施肥,观虫鸣鸟叫识节气,最终将贫瘠山丘改造成了阡陌相连的梯田。他受到了乡人的赞服,自己也感悟到,只有自己亲手耕种收获的粮食才是殷实肥美的,只有自己历经艰辛争取的,享用起来才会心安理得。

 

他深以没有文化为耻。自己喜欢结交文人,也要求子孙拜名士为师。对那些老成稳重有学识之人从不怠慢,经常邀请到家中做客并热情款待。而对于那些巫婆神汉、道士和尚以及算命看相之流,避之惟恐不及。

严于治家

对曾氏家族而言,曾玉屏最大的贡献之一就是建立了家族祠堂,并定于每年十月祭祀。立规矩要求后代,即使贫穷,礼教不可毁坏,即便愚笨,家祭不可从简。

 

曾玉屏一家老小包括妻子,都对其屏神敛气,毕恭毕敬,举家耸惧。其晚年,孙曾国藩点翰林后载誉归乡,亲朋友好友无不登门贺喜。曾老爷子则教诲子孙“吾家以农为业,虽富贵,勿失其旧。彼为翰林,事业方长,吾家中食用无使关问,以累其心”。就是说不能因为家中出能人而忘记安身立命之本,更不能因为家中琐事给在外为官的人增加麻烦。

 

正是曾老爷子对子孙的严厉要求,曾国藩在京为官十余载竟不知家中有累。这在“一人得道鸡犬升天”的时代十分难能可贵。

睦邻亲朋

曾玉屏格外注重和亲朋好友及乡里邻居的和睦关系。

遇有婚丧嫁娶之事,都是亲自登门,从不依仗年龄大辈分高等理由委派晚辈前去应付了事。
如果亲友生活拮据,曾玉屏也会倾囊相助,毫不吝啬。
遇到邻里间争吵不合,他也会主动出面调解。经常在自己摆上酒席,在酒桌上解决矛盾和问题,杯酒化干戈为玉帛。
他认为:所谓正人君子,在民间就要做布衣百姓,要排解一方之难,当官为政,就要安定社会,平息动乱。他在实际生活中将儒家“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”的思想运用到了极致。

要言不繁

祖父对曾国藩的教诲总是要言不繁,虽只言片语,却影响深刻。

曾国藩进京任职前,请求祖父教训,祖父告诫他“满招损谦受益,做人做事一定不能傲气”。

 

曾玉屏还说“晓得下河,须晓得上岸”“怕临老打扫脚棍”。告诫子孙,做人做事一定要把握分寸,给自己留好后路。这些话都成为了曾国藩的处世圭臬。就是这样一个老人,却留下了曾国藩一生的遗憾。
祖父年老身患偏瘫,在京为官的曾国藩几次修书给父亲曾麟书要回乡探望,直到祖父去世,父亲都未同意。父亲告诉他,“祖父生前爱尔特甚,希望你报效国家”。父亲说“家有大故,游子在外,其心先即不安,是亦预为忧思之兆也”,也充分体现了曾父复杂痛苦的内心和对曾国藩的殷切期望。

 

上一篇:宗圣誓言
下一篇:没有了
"))
网站地图